一、我国经济走势对模具制造行业的影响
近年来,中国模具行业以每年20%的速度增长,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,金融危机对我国模具生产企业的有较大影响,从三季度开始,尤其是进入四季度之后,模具生产企业订单不足现象十分普遍。
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滞缓之中,模具生产企业基本未受到影响或影响尚未显现的约占20%,已受到影响和影响已经很大的企业约占40%。模具企业普遍认为2009年情况会比08年更差,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减缓,但总体还是比较乐观。受冲击的地域,首当其冲的是东南沿海各地,特别是外向型企业更为明显,这个冲击波正在逐渐由东南沿海向中、西部地区传递。水平越高的企业受冲击越小,水平越低的企业受冲击越大。中国目前大约有五成的模具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,约四成企业生存艰难,其中有些已歇业或倒闭。
2008年中国外贸出口受国外市场的巨大影响和冲击,不少模具企业订单急剧萎缩,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。但也有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取得更好效益,如宁波蒙恩橡塑公司先到国外申请产品专利,再独家委托代理商销售,今年的外贸销售比去年增长20%。在今年外贸形势普遍不佳的情况下,以中小企业唱主角的宁海模具企业发挥“船小调头快”的优势,千方百计克服困难,想尽办法应对市场考验。2009年1-10月全县出口累计增长率达到22.24%。 copyright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
二、模具制造行业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07年,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超过700亿元人民币,“十一五”末期,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达1400亿元人民币。最近几年,模具行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,整体发展良好。整个模具行业的良好发展带动了模具企业的快速进步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08年前5个月,企业数量就比2007年全年增加了15%。
我国模具业规模虽仅次于日本和美国,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,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。据了解,目前国内接的多是二手单,干的活主要是靠拼体力。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太少。由于产品附加值低,国内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1万美元左右,而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万-20万美元,有的甚至达到25万-30万美元。另外,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,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、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、轿车覆盖件模具、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,仍然大量依靠进口,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多亿美元。
近年来,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,中国制造业快速升级,这些因素导致优质精密模具的需求不断上升。专家预测,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 亿元。中国模具市场这块诱人的“大蛋糕”,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国际模具企业的眼球:德国海拉吉林落户;日本丰田模具天津设厂;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不久前正式投产,专为电信、保健、电子、汽车等行业提供高档模具产品……但外资进入一般采用独资方式,而合资较少。外资企业进入一般有两种模式:一是与其配套的企业(即客户)一起进入,其特点是专业为单一客户服务,模具品种同样单一;二是自己进入中国。外资模具公司投资中国,其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钢材,赚取更多利润。在国外企业中,模具车间是“秘方车间”,外人是不能随便靠近的。在中国设厂,外资既有资金,又有自主技术,并不需要和中国企业合资。他们只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。而且,他们把设计依然放在国外,通过网络传到他们在中国的企业。
copyright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
内容来自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
三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
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。提出政府要支持模具行业的发展,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。随着世界制造业转移趋势的继续,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越来越稳固,制造业的规模越来越大、层次越来越高,从业人员素质大幅提高,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,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地。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模具行业刚刚进入青春期,仍然处在成长期,10年之内根本看不到饱和的迹象。
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,即初创阶段(也叫幼稚期)、成长阶段、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。图中可以看出,2000至2008年毛利率相对平稳、略有下降,而盈利状况却大幅增长,说明在近9年内模具制造行业进入成长后期阶段。同时,在2000年-2007年有越来越多竞争者进入该行业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。
如需更细致深入的了解此行业产品细分市场情况、进出口状况、竞争对手情报等,可考虑向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进行详细咨询。详情请致电010-68730738或email:market@reportway.org